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航海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2012-07-11 10:3710040搜船网搜船网

一.贯彻文化“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针

    航海文化是伴随航海活动而产生的客观现象,随着航海事业的高度发展,航海文化日趋臻成熟,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先进文化。社会上通常把文化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层面,往往将前者称“软件”,后者为“硬件”。其实,精神文化的属性本身涵括有“软”和“硬”两个方面:把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划为文化“软件”,而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归为文化“硬件”。显然,文化“软件”制约、决定着“硬件”,而“硬件”是精神文化的体现和反映。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管理学者分析、对比了美国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的事实,从而得出,美国人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注重管理的制度、管理方法;而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在于既重视企业的“硬”管理,更注重企业中的“软”管理,讲究文化精神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视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由此倡导、优化了企业文化理论,成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将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软”层面发展,现代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潮。
    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前进,从世界大航海运动到今天的宇航时代,人类圆了登月梦想,进而计划探索更遥远的星球,实现星际生活的科学幻想。其中一脉相承支撑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便是不畏艰险、永远前进、不断创新的“航海精神”,是人类不断开拓、创新的源泉之一 。中国古代航海和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一直传承着“热爱祖国,勇于开拓,和平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精神,是凝聚、激励、引导中华民族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所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引导人为基本原则,注重塑造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和心理力量,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人员,自觉地形成企业群体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热爱、投身、做好本职工作,是企业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便是航海文化建设的灵魂。
    然而,精神的文化“软件”,是要通过管理“硬件”与充足的文化设施来反映与实现的。需要发挥政府和领导部门的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合理人才安排和疏通运行机制。通过行政手段,对文化领域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活动的创作与交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进行在合理的约、规范,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最佳释放精神“软件”的潜能作用,达到航海文化建设的既定目标。

二.注重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全面发展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对航海提出了不同的历史要求,在共创“和谐海洋”和建设现代文明社会中,航海本身在发展中不断拓展和逐渐专业化。当今航海的内涵,已经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而是根据特定的使命形成各自的系统,主要分为运输航海、科学与工程航海、巡逻执法航海、救助打捞航海、军事航海、渔业航海、竞技与休闲航海等不同类型。其活动空间已拓展到水面、水体和海底的整个海洋立体空间,21世纪的航海,将在不同的领域各显神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所以,航海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既要传承航海的优良传统,更要根据不同的航海特色,不断创新,向前拓展。
    “热爱祖国,勇于开拓,和平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航海精神,是中国人民和航海工作者共同继承、弘扬的精神财富,是保证中国航海事业由航运大国向航海强国推进的不朽动力。当今世界,海洋既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是人类的希望。又将成为激烈利益争夺的战场,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存坏境。胡锦涛主席指出:“海洋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无论推进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现代航海是国家综合国力与对外开放的体现,是当代先进科技的集纳点,拉动沿海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杠杆,海洋决定着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美好的未来。
    当今航海文化建设,面对海洋新形势和航海担当的新使命,应当站在世界发展战略高度,不断塑造航海文化的新理念。如:在开发“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和建立“和谐海洋”的大战略下,树立“服务海上交通,繁荣世界经济”的航海职业荣誉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树立“和谐海洋”保卫者的使命感;为开发大洋、深海的海洋资源,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树立甘当耕耘大海开拓者的责任感;为了人类更好地共享海洋,开辟新的生存、休闲空间,树立为人类和平生活的服务意识等。古代航海,开创了人类文明;现代航海,在构建“和平海洋”的伟大事业中将继续充当着开拓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继承传统与弘扬优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一个古航海国家,航海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既要继承优秀的航海精神、航海传统,又要在新时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是航海文化建设的使命与任务。
弘扬妈祖精神  传承民俗文化
    妈祖文化源于中国的民俗文化,传说她能“乘席渡海”、拯溺济难,被民众尊称为“和平女神”、“航海女神”。经过千年的传播演绎,妈祖已经走出单纯的民间信仰而形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集纳了妈祖不畏凶险和献身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真善美道德、乐于助人的品格。我国沿海出海渔民及航海商人往往寄托于“航海女神”的保佑,出海前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妈祖祭典习俗悠久、影响深远,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妈祖诞生地湄州则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妈祖文化人文景观,被誉为“东方麦加”。
    妈祖文化经过千年岁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沟通世界各地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十年前,湄洲妈祖金身以及湄洲妈祖祖庙的元代石雕妈祖像,前往台湾巡游102天,巡游19个县、市,接受信众朝拜达千万人次。台湾达到“万人空巷”、“全城沸腾”、“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空前盛况,称之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彰显妈祖文化深入人心,影响至巨,对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妈祖文化自成一体,核心内容是“安全航海”和“海难救助”,反映了交通部职掌部门的两大功能,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妈祖文化对弘扬民俗文化精粹,开展学术研究,进行联谊交流,具有典型意义。目前,中国大陆人民对妈祖及其妈祖文化的理解和崇敬远不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将妈祖民俗文化,注入鲜活因素,与当代文化和现实工作相结合,对当今创建“海洋和谐”具有积极意义,也是航海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注入祭海文化的现代内涵
    祭海民俗,是最具航海特色的古老海洋文化,透过民俗表层蕴含着科学文化。祭海,原是渔民出海前祈富求安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祭奠龙王祈望和平安康。现在,长期搏风击浪的渔民,通过节日般的盛典,以张扬个性、释放情感、展现力量,成为欢乐、喜庆的盛典。古代,在郑和下西洋出发前,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海活动。今天,每年休渔完毕,也都按照古老仪式隆重举行“开渔节”,进行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以祈求平安丰收,同时表达“保护海洋、人海共生”的新主题。时空跨越600多年,祭海民俗经久不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祭海这项古老民俗的内涵,不再是一种舞神弄鬼的迷信活动,而是借助民俗风情对搏风斗浪精神的激励,为闯海英雄出海的壮行、预祝丰收的民间仪式,成为人们团结、和谐的喜庆佳节。
    航海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古老的航海民俗文化,又要剔除其腐朽糟粕的东西,撷取积极向上的元素,注入时代特征,将它与当代文化和现实工作相结合,科学引导,合理组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对当今创建“航海和谐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对祭海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们崇敬海洋、欢歌航海、欢兆丰收、祈福平安的群众性自觉行为。而且,现代祭海活动与发展当地的经济、科学、旅游相结合,成为综合性节日,产生多元效果,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日渐丰富,祭海活动更加民俗化、大众化、艺术化,深受群众喜爱,成为海洋文化的一朵香艳奇葩, 盛开在中国从南到北广袤海疆。
    祭祀要有祭坛,岱山县政府投入2300多万元,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海坛”, 弥补了中国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20世纪建的“中华世纪坛”,而海洋祭祀无祭坛的空缺。岱山海坛气势恢宏,造型别致,主题鲜明,充满对大海的崇敬,成为官方节日和民间祭海的“圣地”。今年9月14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第十届中国开渔节”,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寓意浓缩着当代的海洋意识和航海风情,是航海民俗文化的特有形式。节日“以感恩海洋为主题,以渔文化为主线,突出海洋保护理念,增强‘蓝色国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我国海洋文化的盛会,是丰富而深厚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百花齐放的舞台,是海洋系列学术研讨百家争鸣的平台,也是广大渔民群众欢乐喜庆的节日。推动了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了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集纳民情、风俗,把历史沉积的优秀传统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航海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对海洋有着不同的寄托和表达形式,集合成各种海洋节日。如舟山市岱山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和“中国开渔节”、青岛的“海洋节”、 荣成的“渔民节”、秦皇岛的“秦皇望海求仙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欢迎,效果显著。应当积极鼓励、支持地区性的各种海洋与航海节庆活动,真正使航海文化做到制度化、社会化、大众化。

四.积极开展航海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活动

    航海文化建设,还应围绕上述基础建设辐射至整体社会和广大群众,体现其公共性、多样性和前瞻性。航海文化事业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公共性,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群众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习惯。应发挥文化的思想渗透和精神愉悦功能,将先进文化的优势体现到公共形态的大众文化服务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时代内涵。
    航海文化存在同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点才能被识别。航海文化建设,应当重视营航海人员的特殊环境与生活方式,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航海人员广泛,门类繁多,分布于海内外各领域,出国海员手持海员证,享有“世界公民“的特殊地位,接受着世界上多元文化的直接冲击和长期影响。所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信息沟通作用,交通系统和本行业各种报刊、杂志,资料都应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通过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重视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通过对先进事迹、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引导,促进社会稳定,为建立和谐、向上的社会起到凝聚效应。
    航海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具有一个积累、塑造的过程,通常具有较长的见效周期。所以,需要根据航海人员及其环境特点适度超前,通过“航海日”组委会和中国航海学会以及各地区航海学会、造船学会等社团组织,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围绕着传承航海文明,塑造人文精神,构建海洋和谐,建设航海强国等内容,积极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航海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形成制度化。进一步对航海文化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求理论创新,使航海文化建设不仅符合现实需要,更必须面向未来,体现超前性。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航海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一.探索建立先进的航海文化体系 海洋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系统研究航海文化理念、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与开掘航海文化的新内涵,融入时代性特征,体现先进性特点,使内蕴更深刻更科学更实用。在航海文化理论探寻上,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多个层面来把握和构建航海文化体系。坚持&...

0评论2012-07-13325

历代航海技术介绍
一、先秦时期   殷商与西周时期,人们除了会制造船舶之外,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风力航行。甲骨文用“凡”代替“帆”,说明殷人行船已经使用帆,不过,这时的帆一般主要用在陆地江河航行中。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海上活动兴起,人们航海的地理知识逐渐增加,将中国东部...

0评论2012-07-11816

航海历史的发展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

0评论2012-07-11302

当代航海科学技术标志
20世纪下半叶,伴随整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其重要标志如下。 1) 船舶大型化   在20世纪60年代,1万载重吨的船就可称为“万吨巨轮”,2000年末世界上拥有10万载重吨的超大型油轮(VLCC)数百艘,还有50万载重吨的特大型(ULCC)油轮。...

0评论2012-07-11757

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辉煌依赖于中国古代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汉书·尧文志》介绍,西汉时的导航占星书籍已有《海中星占验》等136卷,表明天文导航术已有发展。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萍州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比1180年...

0评论2012-07-11265

 

搜船APP内阅读

让船舶交易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