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风电产业迎“风”起舞

2020-10-21 16:03840中国水运网

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与环境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能源转型步伐,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

10月14日,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的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20)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并联合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旨在顺应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最新要求,通过推动制定更加积极的产业政策,促使风电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绿色复苏、构建零碳社会夯实基础。

“十四五”或大幅上调新能源规划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冠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他同时表示,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坚定决心。”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同时,也为我们以更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是因此,在这一目标确立之后,中国“十四五”时期的能源规划也将要与之适应。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生态环境部召开座谈会上指出,要围绕落实我国新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在此之后,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能源系统,还需要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尽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表示,“冲锋号已经吹响,每个省份甚至每个企业都要制定自己的目标。”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建设1亿千瓦的风电,与2亿千瓦的煤电。不过在上述碳中和目标确定之后,这些要求或许会有较大幅度改变。

“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任育之表示,“初步考虑,将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年均将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

此次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综合考虑资源潜力、技术进步趋势、并网消纳条件等现实可行性,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风能北京宣言》指出,大力发展风电,可将经济复苏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紧密结合,为全人类谋福祉。过去30年,风电在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环境以及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风电有能力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关键支撑。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为进一步加快全球风电发展,《风能北京宣言》发出五点倡议,包括设定支撑碳中和目标的产业发展规划、依法建设良好产业政策环境、将风电打造成绿色复苏新动能、推动电力消费侧的绿色革命、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机制等。

一位参与宣言的风能企业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宣言的目标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宣言中明确的2025年前每年5000万千瓦装机,是指五年的平均装机数量,而非从明年开始就能达到的数字。”他说,“实际上,即便今年是风机在补贴前的‘抢装’年也不够,还需要数年的努力才能达到。”

“抢装潮”提升行业景气度

依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风电累计装机210GW,占发电总装机的10.45%;其中陆上风电204GW、海上风电5.93GW,分别占全球的37%、23%,分别位列全球第一、第三。今年1至8月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总装机超过2.2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同时,风电布局不断优化,“三北”地区新增装机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增装机持平。

此外,风电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1至8月,全国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4.5%;风电利用率97%,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风电投资也稳步增长,1至8月新增并网风电已完成投资超过800亿元。

政策方面,根据现行政策文件,对于陆上风电项目,如2018年底之前核准但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或2019年至2020年核准但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21年之后核准的项目,一律平价上网。

也是因此,中国陆上风电出现了风电“抢装”现象,项目2019年招标量“井喷”至68GW以上,许多风电整机厂商出现了“满负荷”生产的情况,同时,也有部分行业人士担心,在补贴退坡之后,中国风机行业将会陷入困境。

“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上述企业人士表示,“在我们看来,中国特别是三北高风速地区,明年完全可以正常实现平价上网,全年中国有希望达到甚至超过3000万千瓦,和过去数年的水平相比已经算是好的年份了。”

他预计,在2025年前后中国如果能够实现年均5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其中三北高风速地区的贡献将会达到三分之二,中东南部或许能够达到三分之一。“从目前来看,三年内分散式风电必然会爆发。”他说。

而对于海上风电来说,平价上网将会是一段比较漫长的征程。依据现行政策,中央财政仅补贴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合规项目,不再补贴新增项目。

“从目前的技术来说,平价的海上风电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或许会相对零散的出现,大概率会在粤东及江苏沿海地区。”他说,“真正平价海上风电项目的爆发期,或许要等到‘十五五’期间才会出现。”

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尚需时日

尽管目前海上风电建设一片繁忙,但是平价上网前的“抢装潮”的担忧也从未停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在“去国补”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发展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增长,以合理规模增长带动行业平稳发展。力争到2025年海上风电实现并网2000万千瓦以上,占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6%。

业内人士表示,平价上网前夕,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抢装冲刺不够理性,不仅会影响风电企业的投资收益,也会给行业带来安全隐患。

首先,海上风电抢装会造成项目造价上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缪骏表示,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平均在16000元左右,今年因为施工成本的上涨,其单位千瓦造价平均将达17000元。由于现在施工船舶的成本更高,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有可能还会更高。“如果想实现平价上网,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成本预计要下降到10000-13000元才能有优势。”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说,如果要实现平价上网,海上风电项目需要达到0.37元/千瓦时的电价,单位千瓦造价要降低到12000元,并且年利用小时数达到3500小时,这样才可能勉强满足风电开发商的收益率要求,但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供应链不成熟是海上风电产业需要缓冲过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吊装能力而言,据统计,目前我国已下水的吊装船共22艘,待下水的还有16艘。

易跃春最担心的是施工质量问题。“项目施工期压缩,部分项目多标段施工,船机等施工资源供应紧张,一方面给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带来风险,另一方面造成施工资源紧张,增加建设成本”

此外,产业链承压大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产业链能力与开发需求不匹配。”缪骏说,海上风电产业链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超强度的碳纤维等部分关键部件和材料仍依赖进口。此外,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在即,时间紧、任务重。

缪骏认为,海上风电产业刚刚步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仍需要政策予以呵护,他建议以微补贴、精准补贴代替高补贴、强补贴。

同时,海上风电开发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目前尚未实现平价上网,未来紧密围绕电价成本构成要素实现降本仍然是主要发展目标。”缪骏说,控制造价和提升发电量是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此外,还应切实降低项目的非技术成本,保证项目收益率。

田庆军说,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需要以低电价成本为引导,实现定制化的技术创新。

易跃春认为,海上风电成本下降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因此,要加强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补齐主轴承、叶片等产业链相对薄弱环节,强化运维环节等。

此外,缪骏还表示,要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或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为沿海城市同时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电、氢、淡水资源,同时利用储能与海上风电实现多能互补,为海上风电提供更多增收渠道。

易跃春也认为,要按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思路,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的海上示范工程,发展培育壮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深远海的海上风电规划研究,推进深远海示范项目的建设。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等媒体报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搜船APP内阅读

让船舶交易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