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前4个月完成3180标箱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增长强劲

2021-05-11 10:441070湖北日报

黄石新港粮食码头“散改集”作业现场。


江风夹杂着热浪,拂过高耸的门机,空中氤氲着大豆、玉米的香味。

这里是黄石新港22号泊位。进入5月,天气晴好,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从国外进口的粮食,经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上岸后,改散装转为集装箱,乘火车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黄石新港铁水联运业务强劲增长,1月至4月,已完成3180标箱。“按这个势头,今年完成2万标箱,问题不大。”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信心满满。

建成“第二翻坝”通道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起步于2017年。当年,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此后,黄石市完成13.6亿元投资,建成了港口物流园、铁路港前站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并率先在长江中游实现了铁路直达港区。

从海上进口的大宗货物,沿长江运往川渝等地,三峡大坝是必经之地。但排队等船闸开启,往往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江宜昌段港口开通了水路转公路或铁路的翻坝运输体系。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开通后,越来越多的货物选择避开三峡船闸,直接从黄石上岸,经铁路抵达大西南地区。因此,黄石新港被称为“第二翻坝”通道。

据测算,以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上海→黄石→成都”为例,黄石新港铁水联运与全程水路运输相比,运输距离减少170公里,运输时间减少25天;与全程铁路运输对比,运输时间仅增加6天,运输成本费用减少1187元/标箱。

5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黄石新港体验了多式联运的高效便捷。巨大的抓斗上下翻飞,将货船上的散装粮食灌入铁路专用集装箱,全程不到20秒;随后,拖着集装箱的卡车直接开进铁路站场,全程不过800米。

运输成本的降低、作业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货运量的飙升。不到3年时间,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累计运输集装箱2.7万标箱,散改集业务累计22.8万吨,大宗散货车船直取累计1809万吨。

“四份合同”“一单到底”

从零起步、快速发展的多式联运业务也对港口运营模式提出新要求。

由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铁路站场、港口分别为独立运营的主体,过去,承运人要跟多个主体一一对接。“现在省心多了,我们只需跟平台公司一家对接就能完成整个业务!”5月7日,黄石海通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过去,完成一次运输要签4份合同,现在只签一份合同都能搞定。”

刘立说的平台公司,就是去年9月成立的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由黄石新港股份有限公司和黄石市属平台公司铁投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平台公司具有一站式集成服务功能,可以整合多式联运各相关方资源,包括码头、港口、货主、船公司、场站、车队、检验检疫等。”张杰介绍,目前已有海通港务等16家物流公司与平台公司签约长期合作。

去年9月,黄石港铁多式联运公司一批大豆散改集业务,还剩1万吨正在装箱时,新港综合站场的6号龙门吊机零部件损坏,无法正常作业。问题反映给平台公司后,他们立即联系武汉厂家,调来零部件维修。

次日,黄石新港、黄石铁投、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专程赴武汉铁路局,就加速铁路集装箱回箱时间进行沟通。“当晚就回来了42个散改集的专用集装箱,解了燃眉之急。”港铁公司现场负责人姜涛十分欣慰。

“像这样多部门联合申请、沟通的事以前从未有过,原先都是各管各的,难免导致有些环节滞后。”新港公司散件杂事业部调度主任马海泉坦言。

“一个拳头打出去”

除了高效的协调服务外,平台公司还能实现“一个拳头打出去”。张杰介绍,今年年初,经过议价谈判,地方铁路运输价格降低了1/3;相关货物装卸、运输也实现了统一签约、统一调度,避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今年3月1日起,黄石市政府提高了多式联运专项奖补标准。以往,发放这些奖补资金需要各航运、物流企业自行申请,而这些公司多在外地,办事不便。现在,这项工作也交给平台公司统一负责,补贴发放速度大大加快。

“过去,最长的一次9个月才领到补贴款,现在,一季度结束后,不用操心,款项很快就到账了。”刘立说。

“平台公司是轻资产公司,现阶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重在培育客户、引流货运资源。”张杰说,散改集铁水联运业务是黄石新港的独特优势,平台公司将通过资源整合,放大这一优势,助力黄石新港从节点港到枢纽港转型。

湖北拥有全国最长的长江岸线,如何提升长江多式联运效率?采访中,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建议,建立省级协调机制,统筹发展各港口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加强与国铁、地方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协调,打通运输堵点,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搜船APP内阅读

让船舶交易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