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 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何处着手?

2021-02-25 11:13460媒记者 陈俊杰中国水运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欧美港口上演“大堵车”,集装箱运输出现“一箱难求”,全球港口航运业持续承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港口作为我国参与国际航运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凝聚发展共识,调整发展方向,集聚发展动能,加速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迈向世界一流强港成为港口发展的新命题。

打造“港口群一体化”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遵循这一理念,近年来,国内港口资源整合掀起热潮。长三角处于长江腹地和南北大通道的交界口,港口发展势头更是十分迅猛,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率先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告诉记者, 港口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落实世界一流港口的必然选择。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优势明显,除了有长江以外,还有非常好的内河航道,而且这些内河航道正在建设一批新的出海工程。

徐国毅指出,虽然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不统一,现代航运服务能级低、覆盖窄、辐射弱,行政机构各自建设,管理制度政出多门,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绿色生态发展不平衡,信息孤岛缺乏整合,组织保障机制尚需加强等。

基于以上的问题,徐国毅认为必须要对整个港口群一体化的治理体系进行建设。要市场主体一体化,也就是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资源为依据,来实现市场的一体化;要行政资源一体化,不一定要机构一体化,而是管理一体化。要实现市场一体化,长三角基础海港市场、基础海事市场应该统统开放,使得基础港口服务能够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竞争。

抓住“国家战略”加速器

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强国”等诸多国家级规划与战略,代表中国港口的世界一流强港,必然是能够奋勇承担国家战略使命任务,自觉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中坚力量。在“双循环”格局之下,港口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强港,就要立足国内大循环,谋篇国内国际供给需求良性循环,充分抓住利用这些国家战略的加速机遇。

在诸多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中,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步伐较快,先试先行、成效初显。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总经理陶成波介绍,该集团以项目和人文合作为重点,积极推动参与“一带一路”各类国际投资项目,开展了与西班牙阿尔赫希拉斯港、巴塞罗那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和沙特等30多个友好港、姐妹港的合作。以江海联运合作为重点,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合作。以浙沪小洋山开发合作及浙苏皖港航物流合作为重点,在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多点开花。

“这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正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硬核担当的积极作为,才造就了我们浙江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今天。”陶成波认为,中国港口已随着历史浪潮迈进了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的机遇期,这些阶段性特征要求坚定不移地奉行开放合作的姿态,在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硬核担当中有更大的作为,更佳的效果。

“对于浙江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来说,我们在聚焦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对标国际,扬长避短,精准施策,全力突破,努力提升内功的同时,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硬核担当放在首位。注重加快和调整‘走出去’‘引进来’的节奏与方式,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好全面的合作。”陶成波说。

瞄准“智慧型”港口新趋势

行业挑战和业务需求会驱动一个行业不断的变迁,港口行业同样如此。有专家指出,无论是诸多的国家战略,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都迫切的要求港口在创新、融合、开放等方面有所突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港口都在加速向“智慧型”转型。所以瞄准这一新趋势,将是我国港口重塑港口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是提高港口治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途径。

这一趋势,从意大利瓦多码头可见一斑。“由于需要保持安全距离,该码头在短短几周内就成功引入进闸无纸化流程。如果没有疫情的推动,这样的改变速度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士基集团副总裁、马士基码头公司亚太总裁施敏夫说,“我们需要码头自动化。在我看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之一,在未来十年,全球所有港口和码头都将以某种形式实现自动化。”

施敏夫表示,虽然具有挑战性,但自动化将带来许多好处,如替代劳动力和节省燃料提高运营成本效率;通过延长运行时间和更可靠的性能以增加操作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事故和排放带来健康、安全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时数据可见性为海运和陆侧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该集团在越南CMIT码头,通过对所有员工进行包括可视化管理和问题解决等精益方法的培训,让员工参与改进工作,生产率提高10%,操作能力增加20%,安全事故数量减少超过80%。

与国际港口航运巨头一样,国内港口也看到“智慧型”港口这一风口,并纷纷布局。宁波舟山港加快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加大自动化、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远程作业操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宁波舟山港“5G+智慧港口”应用,在甬舟公司、梅东公司实现了智能集卡与传统集卡混编实船作业。辽港集团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智慧港口创新联盟,旨在服务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为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智慧引擎。广州港集团携手上海振华重工、广州联通、华为公司全面深化合作,成立智慧港口5G应用联创工作室,推动5G新基建创新点在港口的灵活应用。

建立“世界一流”评价新体系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成为港口航运业发展主题。那该如何定义高质量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世界一流强港?有行业内人士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离不开对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这将使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更高效。

2020年12月,《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发布,对我国港口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这是我国在建立完善世界一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又一个新成果。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主任金雷介绍,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及时动态分析数据库和港口绩效应用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港口的主要绩效进行定期监测,客观评价我国港口绩效现状以及各主要港口在国内港口行业所处的地位;诊断各港口在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动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

“我们通过主题调研、专家研讨等形式,形成了一批智库研究成果,为我国建立完善港口评价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金雷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酝酿和研发,2019年8月31日,该社和水科院联合在北京首次发布了主要的研究成果—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2019),去年则发布了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2020),充分展示中国沿海港口的最新发展情况,并提供行业标杆、案例借鉴。对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集约化使用港口岸线资源,引导港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升级评价体系,增加对国际港口的监测,加快研发世界一流港口的评价体系。”金雷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搜船APP内阅读

让船舶交易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