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3日下午,巴西在距离巴西大西洋海岸约350公里、大约5000米深的水域击沉了一艘退役航母“圣保罗”号。 巴西海军在一份声明中称,该行动是“有计划且受控制”的。
但仍有环保组织认为,这艘航母上的有毒材料,会持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资料图/视觉中国
在巴西服役的近18年间,一共在海上航行206天,航行里程85334公里,起降飞机566架次,相当于一年执勤11天。 与一般航母或舰船30至50年的寿命周期相比,“圣保罗”号已经是超长待机,升级、配套、维护的费用非常高昂。 而且在巴西海军服役期间,“圣保罗”号航母表现得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事故,2005年蒸汽管爆裂,2012年发生火灾。 因此,2018年11月22日,巴西宣布“圣保罗”号退役。
2021年,巴西政府宣布,将年久失修的“圣保罗”号以废品价格卖给位于土耳其一家从事船舶拆解的造船商。 2022年8月,它正式从里约热内卢的海军基地启程,前往土耳其完成“最后的使命”,但遭到土耳其民众集会抗议和政府的严正警告。
“圣保罗”号被迫掉头,返回巴西。 2022年9月,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海岸的港口也拒绝“圣保罗”号停靠,认为该船有被政府遗弃的巨大风险。 2023年1月,巴西海军宣布,将“圣保罗”号迁移到国际公海停放,暂时搁置。 随后,“圣保罗”号就开始了流浪生活,没有港口让它入港,只能让它在大西洋上漂,因此被称作流浪的“幽灵航母”。
巴西环境部曾指出,石棉作为隔热材料,船体拆卸时产生的石棉飞絮会进入人体肺中,无法排出;如落在人体,皮肤会刺挠发痒,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巴西政府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处置办法。 除了用来建造船体的有害矿物——石棉以外,“圣保罗”号的电线、油漆与燃料残渣均为有毒物质,将严重污染海洋。
此外,拆解过程中还要处理石棉、有机溶剂和燃油残渣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非但赚不到钱,反而会污染环境,乃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鉴于其不断恶化的状况和失控沉没的必然性,除了抛弃船体并有计划地进行沉没外,别无选择。 ” 已经在海上漂泊数月的“圣保罗”号,最终只能葬身海底。
选择这个地点,是为了减轻对渔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圣保罗“号航空母舰的沉没将成吨的石棉、汞、铅和其他剧毒物质抛入海底,”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并指责巴西海军忽视了对海洋的保护。
那么,退役航母的最终归宿究竟有哪些选择? 将退役航母封存起来,既要继续花钱进行必要的维护,还要持续占用资源,并不划算。 除非是为了未来的战备,有朝一日重新启封。 拆解报废是大多数退役航母的最终归宿。 服役结束后,航母的钢材和其他建造材料均可拆解回收。 以美国“福莱斯特”号航母为例,可回收钢、铜和铝大约为4万吨,能带来高达3000万美元的回报。 然而,如果航母体积过大或是核动力的,那么拆解成本将变得更高,甚至超过出售钢材和其他材料的收益。
出于外交和军售利益的考虑,一些国家还经常把本国退役的航母再次改装转售他国。 尤其是对购买方而言,退役航母不仅能够补充自身海上力量,也能为国产航母建造提供借鉴。 冷战期间,印度从英国购入两艘退役航母,改装后将其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 印度从俄罗斯购入的退役航母“戈尔什科夫”号进行改装后,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 不过,现代航母的使用门槛越来越高。 放眼世界,能买得起、维护得了现代大型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
站在巴西政府的角度考虑,击沉“圣保罗”号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通常,要击沉一艘结构完好的航母是十分困难的。 1946年,美国在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展开大名鼎鼎的“十字路口行动”的核试验行动,此次核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水面舰艇在核爆中的生存能力。 一共有95艘各式大型军舰充当“小白鼠”,所有试验舰都是战斗状态,装满了燃料和弹药。 在第一次试验中,一架B-29轰炸机投下一枚当量2.3万吨的核弹,两艘航母虽然都受到创伤,但都不足以导致航母沉没。 第二次核爆则是在水面下进行,最终距离爆炸中心只有400多米的“萨拉托加”号航母被严重损毁,有大量海水涌入了船舱。 不过,即便如此,“萨拉托加”号航母仍然坚持了7个多小时才最终沉没。
那么,现代航母的抗打击能力究竟有多强呢?美国也曾经做过实际试验。 在2005年,美国对退役的CV-66“美国”号航母进行实际使用武器打击试验“美国”号属于小鹰级常规航母,1965年服役,满载排水量8.5万吨。 在长达25天的试验期间,美国动用了鱼雷、反舰导弹、自杀式小艇、水下爆破等各种打击手段对这艘服役时间长达40年的航母进行全方位打击,这艘8万吨级的航母在承受了25天的打击后才最终沉没,刷新了人们对航母抗打击的认知。 “美国”号航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战舰。
为了挖掘其最大价值,一些退役航母也被用于建造博物馆、酒店等设施。 尤其是建造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能够向公众普及有关国家军事历史的知识。 通常,建造这类设施需要退役航母结构和内部条件保存相对完好。 目前,美国共有“大黄蜂”号、“无畏”号、“列克星敦”号、“中途岛”号和“约克城”号5艘航母被改造为博物馆。 不过,航母博物馆的市场始终是有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航母退出现役,这种出路也越来越窄。 而且,现代航母更为复杂,出于保密的考虑,大国也不会愿意自己的航母细节被过多的曝光和公开。
航母的庞大船体有助于在洋流冲击时形成驻波,捕获微小浮游生物,由此吸引鱼类和其他生物。
在经历了重新启用、公开展览以及拆解报废等计划的失败后,2006年,美国海军炸沉“奥里斯卡尼”号,被用作人工鱼礁。
核动力装置中的核反应并不如核武器爆炸时反应那么快,反应速度与核电站相似。 如果核动力航母的核装置因为破损而暴露在空气中,那么核动力航母就会成为一座在海上漂浮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此时无论航母是漂浮还是沉没,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

- 国防部回应中国正造大型核动力航母问题
0评论2025-03-14

- 镇江船厂交付全球最大引航母船
0评论2024-12-30

- 全球最大引航母船完成试航任务凯旋而归
0评论2024-11-25

- 镇江船厂全球最大引航母船顺利下水
0评论2024-06-13

- 要造电磁弹射航母?现代重工研发最新舰船技术亮相
0评论2023-06-09

- [军品]印度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入列
0评论2023-05-03

- [军品]关于下一艘航母,印度给出预期
0评论2023-05-03

- [军品]西媒:巴西决定击沉“圣保罗”号退役航母 已“流浪”近半年
0评论2023-05-03

- [军品]各国航母不同命
0评论2023-05-03

- [军品]巴西海军计划将60多年船龄航母“海葬”
0评论2023-05-03